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書摘/心得】遊戲力 : 陪孩子一起玩出學習的熱情與自信(2)

●每當有大人說,孩子做這做那「只是想引起大人注意而已」,我都會覺得很驚訝。很自然地,那些需要注意的孩子會想盡辦法獲得注意力,那麼為什麼不給他們呢?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人經常犯的錯,便是打斷孩子正在說的「無關緊要」「無意義」的事或者重複說的話。然後,我們又要求他們說一些我們想知道的事。這不太公平。即使孩子說的事似乎不重要或是很愚蠢,我們仍必須耐心地聽。他們很自然地會想知道我們是否認真在聽,會不會打斷或責罵他們,然後才會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

●兒童心理學家總會談及依附理論,但是這個概念尚未被父母充分瞭解。所以我想用一個比喻說明:倒滿和再加滿杯子。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就像孩子的蓄水池,是孩子探險出發和返回的地方。飢餓、疲累、寂寞或傷害會倒空孩子的杯子,然後他會需要照顧者用愛、食物、舒適和營養填滿他的杯子。除此之外,照顧者把杯子加滿的行為還包括在孩子生氣時安慰他、遊戲,和暢談快樂的事。像我們跟嬰兒玩的鏡子遊戲,把他的表情、微笑、聲音和感受回應給他。在嬰兒逐漸長大之後,他們會遠離基地去探險,但是那些杯子被填滿的孩子總是有強烈的安全感。他們有安全的依附關係。而那些沒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會較為焦慮和黏人,或是退縮、封閉。他們可能沒有安全感,即使對自己最親近的人亦然。他們無法自信地冒險;他們或許會表現得很具冒險性,但是沒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較有可能只是魯莽地冒險,而不是具有冒險精神。他們的杯子空了,裡面幾乎沒有東西。在孩子來回地填滿杯子時,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處理自身的感受、可以專注、與同儕有很好的連結,而且對自己和世界有正向的感受。當孩子和陌生人或是托育人員在一起時,有安全依附的孩子可以儲蓄他們所有不快樂的感受,直到和主要依附對象重新團圓才表達出來。

心得:我覺得安全依附感的程度高低跟小孩的某些反應還要細分為是否是高需求、是否是高敏感,我覺得高需求高敏感是另一個「族類」。像這類別的小孩,我覺得要拉長觀察期。(要不然對照顧者跟孩子都是沒必要的壓力與不公平)

●孩子表現出無禮的行為而受罰,是當孩子眼見無條件的續杯已經無望時,所要求的一點點補充。我想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孩子寧可要大人負面的注意力,也不要大人完全的忽略,畢竟劣質的補充物好過全空的杯子。不幸的是,常見的回應是忽略這些孩子,使得他們更絕望地要求續杯。

●遊戲式教養的其中一項重要原則:最好的情況就是,大人堅持要與孩子連結,但由孩子決定如何連結。

●如果連結這麼棒,為什麼它會如此困難?因為當人感受到斷裂時,他們必須使勁地穿越成堆的壞感受,恐懼、遺棄或是失去等,才能重新連結。重新連結帶來痛苦的情緒,所以孩子傾向避免它,寧可孤獨、把自己關到孤立高塔的更深處,也不要直接面對這些脆弱的感受。成人通常也會為了同樣的理由閃躲連結。以連結的重要性來說,調到孩子頻道可以加滿孩子的杯子,不調整則會倒空杯子。孩子需要感覺到連結和自信,才能做正向的改變。所以,即使百般地不願意,還是要坐在地上、玩他們想玩的遊戲、聽他們喜歡的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