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書摘】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安期拉.達克沃斯 著
天下雜誌 出版

如果你為人父母,想培養小孩恆毅力的方式(恆毅力是通往的必要條件),本書主張採取嚴厲支持型教養。然後給小孩參與課後活動的機會,並且不能輕易說不繼續參加就不繼續參加。鼓勵全家都設定自己的挑戰…諸如此類。

延伸閱讀:興趣,不只是「而已」

摘:

●p120
當我們找到人生理念,學會在被拒絕與挫折後再努力、學會區別低層與高層目標,我們的恆毅力確實會增加。這套「成熟」說法的主張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漸漸培養出長期懷抱熱情和毅力的能力。

●p125
成熟的恆毅力典範共同擁有的心理特質有四個,這四個特質通常是依序逐漸成長的。
第一個是興趣(interest)。熱情始於真心喜歡你所做的事。
第二個是練習(practice)。每天盡可能把事情做得比前一天更好,這種日常的紀律是種堅持力。
第三個是目的(purpose)。深深相信你在做的事很重要,熱情才會成熟。
第四個是希望(hope)。是指一種能夠面對各種處境的毅力。

●p140
科學的結論是: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一點點的發現,加上大量的培育發展,以及一輩子的深度耕耘。

首先,童年時期想像長大後要做什麼,通常言之過早,追蹤數千人的長期研究顯示,多數人是中學時期才開始對某些職業感興趣。

第二,興趣不是經由內省發現,而是透過和外界互動時被激發的。

第三,發現興趣之後,接著是更漫長、也更需要積極投入的發展階段。很重要的是,一旦接觸到新的興趣,接下來必須持續地發展,一再地重新吸引你的注意力。

●p143
下苦功前,先學會玩

●p144
虎媽蔡美兒:「你熱愛某個東西,不表示你就可以變得很厲害。」「如果你不努力,就無法變卓越。多數人其實並不擅長他們熱愛的事物。」

●p145
多方嘗試也是「交叉訓練」肌肉和技能的機會,對之後較轉精的訓練是有幫助的。

●p153
對初學者來說,新奇是從未遇過的事物;對專家來說,新奇是細微的差異變化。

●p158
有些人有二十年經驗,有些人只是將一年經驗重複了二十年。

●p169
舞蹈家葛蘭姆描述她刻意練習的感覺相當生動,甚至有點誇張:「跳舞看起來很迷人、輕鬆、愉悅,但要達到那種天堂般的境界,過程並不容易。你會非常疲累,感覺身體連睡覺時都在哭泣,有時會陷入極度的沮喪,每天都歷經小小的死亡。」

艾瑞克森發現,刻意練習通常會產生極度辛苦的感受。即使是世界頂尖的表演者,在他們職業生涯的顛峰期,每天頂多做一小時的刻意練習就需要休息,一天總共只能做三到五小時的刻意練習。

●p174
恆毅力高的人做比較多的刻意練習,也體驗到較多次的心流。這句話並不矛盾,原因有兩個。第一,刻意練習是一種行為,心流是一種體驗。

刻意練習是為了準備,心流則是為了表演。

●p235
現實情況是,多數人的內心除了有成長思維的樂觀,也有固定思維的悲觀。認清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很容易犯下只改變頭說法,但肢體語言、臉部表情和行為都沒改變的毛病。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第一步是注意自己是否言行不一。當我們無意間落入固定思維時(每個人都會),只要承認「跳脫悲觀、固定的世界觀」真的很難就好了。

●p245
如何靠自己學會懷抱「希望」:
成長思維→樂觀的自我對話→不屈不撓地克服難關

●p252
恆毅力究竟是在持續不斷的嚴酸考驗下汁練出來的,還是在溫暖的關愛支持下培育出來的?身為科學家,我很想這樣回答:這個議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目前有很多親子教養的研究,也有一些恆毅力的研究,但是還沒有同時兼顧教養和恆毅力的研究。

●p268
看到家長訓斥孩子時,先不要妄下評斷。多數情況下,你沒有足夠的脈絡資料去了解那個小孩如何解讀當下的親子互動,真正重要的是小孩的體驗。

【照樣造句:看到家長穿著羽絨外套但小孩穿吊嘎的時候,先不要妄下評斷;看到家長在直播畫面上彎著腰把小孩拉走,先不要妄下評斷】

●p307
錢布利斯指出:「所以我認為培養恆毅力有困難的方法,也有簡單的方法。困難的方法就是完全靠自己,簡單的方法就是運用從眾的力量,也就是人類想要融入團體的基本動力,因為當你周遭都是恆毅力很強的人,你也會在潛移默化下,變得更有恆毅力。

【孟母三遷有智慧】

●p310
如果你想要了解恆毅力很強的人,應該了解他所在的文化與身分。預期的成本和效益無法解釋他們的選擇,從身分認同的邏輯才能解釋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