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書摘】教養的迷思 : 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三)

●p146
對在傳統文化中長大的人來說,北美人養孩子的方式是違反自然的。我們的理由是希望孩子獨立,所以儘早地訓練他們。的確,我們的孩子是很獨立,但是實在沒有一丁點兒的證據可以說明他們的獨立是因為從小一個人睡的關係。

☆我們台灣最愛接收北美白人養孩子的方法…然後才在那邊戰親密跟百歲。看完這本書你會知道戰這個題目有多荒謬

●p150
以前的忠告都集中在孩子的身體健康方面,或是他的禮儀風度,或是宗教;現在母親不但要盯著小孩,確保她們不會長成駝背的孩子、消化不良的孩子、無神論者,同時還要保護他們使他們不會懼怕、不畏強權、不會成就太低、不會變成不快樂的孩子。這還不算,母親不管為孩子做得太多或做得太少,都會被人指責說都是母親的錯。感謝佛洛伊德的恩賜,母親連孩子潛意識的感情和動機都要負責任。「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母親一直做到筋疲力竭、死而後已。即便如此,假如她有一些潛意識的負面情緒,或沒有個人成長的話,她仍然是罪魁禍首。」

這是講美國,育兒風潮要傳到台灣還是有個時代落差,但她說的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美國狀況,跟台灣的現況很像啊~~
不管你怎麼對待孩子,都會有人質疑你以後會養出個人格偏差的小孩(攤手)
然後坦白說,看到這段真的有笑出來,一種既醒腦又爽快的感覺

●p152
一九七0年時,馬歇爾.克勞斯和約翰.肯奈爾兩位醫生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和叢書,說明了在嬰兒剛出生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小時裡母親實際去抱他的這種身體接觸,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嬰兒一出生就與母親有肌膚相親(skin-to-skin)的話,這種母嬰聯結會是非常緊密的。相反地,孩子一生下來就被放入醫院的育嬰房的話,因為缺少這種肌膚相親的緊密聯結,媽媽會比較不愛這個孩子、會忽略他並虐待他。於是,這種聯結的想法就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它徹底革命了醫院產房的程序。一個世代以前把問題兒童的成因歸罪到父母寵愛的專家學者,現在把它歸因到剛出生時與母親的接觸不夠,這個看法迅速地傳播到別的國家去。

●p153
到了一九八0年代初期的時候,這種母嬰之間親密聯結的研究已經被大多數的科學家丟到一旁去了,因為這些研究設計得不好也做得不夠仔細。

●p155
比較可能的原因是一種理想化的原始社會中的「自然」母親–––你知道,就是那個偉大的野蠻人(noblesavage),那個狩獵採集的母親,她蹲下來生下她的孩子,用牙齒把臍帶咬斷,用一把樹葉擦一擦嬰兒的臉,抱起來,繼續採集樹根或漿果。但是請別相信這個鬼話,分娩絕對不是像這個樣子的。第一,對所有社會的女人來說,分娩是很痛、很困難的。對工業化社會之前的婦女來說,那才是真正的鬼門關前走一回呢!第二,因為分娩很困難、很危險,所以很少婦女單獨分娩(唯一的例外是在一兩個社會裡,有經驗的婦女會獨自走開去分娩,讓其他婦女十分敬佩、羨慕她們的勇氣。不過,她們不會在頭一胎時這麼做)。

☆這段是在討論母嬰聯結蔚為風潮,作者自己的推測的原因
描述的方式可真是超幽默,我邊看邊笑到不行

不過後來又想到很多不知道自己已懷孕的少女也常常像這個想像中的母親一樣 ,但她們是去上個廁所就把孩子「上」出來了,然後丟在廁所不管自己跑掉…整個過程也是很神奇,好像這樣的人活在採集狩獵時代也能咬斷臍帶抱起孩子繼續採集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