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書摘】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

大衛.K.謝普勒
時報出版

這是一本窮忙族故事集。我的心得是,有些人的故事是集合所有無法翻身的元素於一身,有些人則是有部份元素(但也夠慘了),這些故事一一告訴我們怎樣會變窮或終身待在貧窮階級並且傳給下一代。窮忙元素裡面,結構性的部份我們升斗小民解決不了,不過關於個人可避開的「持窮元素」我們就盡量避開。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警訊,窮忙族的原生家庭通常總是踩在教養誤區(當然也有一些些不是,但百分之九十九就是),以致於成長於其中的人硬技能不足,軟技能更是完全沒有(其實很多人是很願意努力工作的,但是常常被制度耍弄,然後好不容易振作起來的意志力又被摧毀掉回原來的地獄,好幾個故事看了都好心酸)。我慶幸小孩還小,有親情友情支持;我也認真閱讀,多陪孩子,盡可能不要在孩子身上做蠢事。以下摘錄一些提醒自己的段落,因為其實我們也是台灣的窮忙家庭…

摘:
p155
這種自我懷疑的折磨潛藏在表面之下,但雇主只能看見表面的行為:員工遲到或是乾脆不來、缺乏「職業道德」、缺乏守時勤奮的「軟技能」,也沒有苦幹實幹的態度。有時候他們會看到消極的員工:跟同事關係惡劣、動不動就發火,老闆一吩咐事情就發脾氣。如果雇主可以選擇,低工資的員工具備「軟技能」甚至比具備讀寫或會數學等「硬技能」更重要。

軟技能應該是在家庭中學習到的,不過在很多情況下,家庭放棄了這個角色,丟給學校;反過來,學校又把這個角色丟給雇主,雇主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好的,所以我會試試帶著我的學齡前的小孩去當志工,提早讓他了解工作是怎麼一回事,我沒有想讓小孩一直過於天真…】

p166
她發現領過社會救助金的媽媽普遍都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不相信任何人,帶著一種深刻的不信任感,另一個是相信退讓就表示軟弱。這兩種缺陷讓她的員工失去了管理憤怒的能力,無法在職場與同僚建立良好關係。如果我們可以幫助她們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的流動率問題也許就能得到改善了。

p169
這種單靠一家公司想出來的權宜之計只能治標(這是美國人偏好汽車所導致的問題),不能治本,應付不了經濟失調的問題。這種方法沒有解決勞工長期以來的劣勢,他們窮得買不起性能可靠的車子,也沒能把稅收從建設高速公路轉移到大眾運輸上。
【岔題的心得:所以我們台灣只有兩個城市有捷運,是向美國看齊嗎?其他的城市頂多有難搭的公車。我是常常帶著小孩搭公車的全職媽媽,深深感受到台南的大眾運輸之不便與不友善】

p169
在布萊恩看來,文憑並不代表你知道什麼,而是代表你有多努力。「看到人家有大學學歷,我首先會想到的是這個人很執著。如果你能念到大學畢業的話,就算拿的只是政治學學位,至少你畢業了,你成功了,那表示你可以在其他地方獲得成功。」

不過像執著這類的「軟技能」,得靠「硬技能」才能產生,而硬技能應該要在學校或是在職訓練中學習。沒有哪個覺得自己無能的人還會執著、守時、正面積極,或者是對於進步懷有任何實際的想望。

p171
研究顯示,能夠善用雇主提供的學費補助以及其他教育獎勵的工人,往往是那些原本教育程度就已經很高的工人。教育就像是資本,你擁有的越多,就能得到更多。剛擺脫貧窮的員工,或者是那些徘徊在險貧窮邊緣的人,鮮少有人能夠享受事先計畫的好處,也無法計算諸如健康保險、人壽保險和退休計畫等方案的影響和益處。「底層的人工作是因為走投無路或有需求,他們沒有職涯目標。」

p174
處在貧窮邊緣的女性當中,有為數驚人的性侵倖存者,就像是一筆龐大的債務,她們的創傷在事發多年過後仍舊壓在她們身上。但這又不像債務,不能用宣告破產來一筆勾銷。她們的未來變得殘缺不全,因為她們的過去會在她們解釋自己的身分時強行出現,有時候會在第一次討論時坦率地現身,有時候則要見面四、五次以後,才會拐彎抹角地表現出來。即使我從來沒提到那個問題,但大部份我採訪過的貧窮女性,遲早都會提到她們小時候被性侵的事情。

【所以,看看房思琪的作者…她是被家人、朋友、丈夫撐著的……可是最後還是撐不住了】

p176
眾所皆知的是,這種創傷會令人衰弱,就像是窮人身上常見的各種殘缺一樣。受到性侵的孩子容易有無力感,如果這樣的感覺延續到成年,就如同許多受害者所證實的,會摧毀人的信念,讓人不相信自己可以掌控生活,失去自己真的能夠作主選擇的信念,也不相信自己現在所做的決定,可以改變未來。令人麻痺的無力感湧入,混雜了其他侵蝕人心的困境,剝奪了那些置身貧窮或瀕臨貧窮者改頭換面的能力。

童年時期被性騷擾的經驗會破壞一個人成年後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也因此破壞了一個家庭的經濟潛力。

性侵是無法建立健康伴侶關係的原因之一,受虐兒的無力感會導致屈服,因而訴諸心理醫生稱為「解離」(dissociative)的逃避方法:受害者在心理上抽離出來,旁觀傷害的發生。同樣的現象也可以在其他創傷受害者身上觀察到,包括戰爭受創者,這種置身度外的經驗會給人一種被保護的感覺。冷漠與情感疏離在事發過後會持續好幾年,甚至一輩子都如此,而小孩特別容易受到傷害。「成年時期的反覆創傷會侵蝕已經形成的人格架構,」哈佛醫學院的心理醫生茱蒂斯.路易斯.赫曼(Judith Lewis Herman)指出,「但童年時期的反覆創傷會形成人格,扭曲個性。」

p177
在低收入家庭中,性侵也成為一種把貧窮傳給下一代的機制;儘管有錢人家也會發生性侵事件,不過富有的人有其他辦法推動自己的孩子前進。雖然內心的痛苦是一樣的,但父母的野心和高期望、成功的壓力、受教育的機會、追求專業成就的動力,全部混在一起,成為一種權力意識和機會,倖存者常會因焦慮而努力,想要取悅他人,這在某些家庭中就帶來了傑出的學業表現。

低收入家庭則大不相同,侵犯問題累加在堆積的多重壓力上。根據研究人員估計,每四或五個女孩中,就有一個遭遇過性侵,但是在低收入的單親媽媽之中,這個比例可能更高。報導福利改革的記者遇過許多貧窮的女性,她們都提及遭到性侵,向自己的母親尋求保護卻不受信任,安全感因此粉碎了,家庭所能提供的避難功能也沒了。

p187
父親與母親的罪行形式很多,不是只有性侵。施加在子女身上的虐待,可能會導致自虐;原本該有的自我價值成了一片空白,酒精與毒品迅速填補進去,很快就毀了一個正常的家庭。童年階段也會影響到成年階段,反覆迴盪,重新上演一樣的主題,年輕人受到忽視與殘酷對待的經驗,最終會形成她養育自己孩子的方式,傷害可能會一代接一代地傳遞下去。
p195
這並不表示貧窮的父母不如有錢的父母,這只表示失職的父母在貧窮的狀況下,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家庭就像房屋一樣,只能承受構造與維修可以禁得起的風雨,在窮人周遭肆虐的暴風雨,考驗著任何結構的韌性,從這個國家的高離婚率就可以知道,家庭實在是個脆弱的東西。

p196
在我對於貧窮邊緣者所做的研究中,沒見過幾個童年沒問題的成人,我把這些過往歷史看作原因也看作結果,這些問題與其他無數問題如金錢、住處、就學、健康、工作、社區交織,彼此又互相強化。

糟糕的養育方式會導致嚴重的行為問題,比如難以集中注意力。要心理很健康才能去上學,並且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如果在乎老師的話,就會做功課,這樣的孩子是健康的;而糟糕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做不到這些。
怎樣才能避免糟糕的養育方式呢?如果你能充分的休息,當個好父母會容易得多。你請得起保姆,可以找人打掃房子。而那些心理資源足夠當好父母的人,常常也是財力資源相對足夠的人。

201
我們大部份人從來就沒有很明確地上過怎麼當父母的課程,我們所知道的都是耳濡目染學來的,在無意之中從自己的父母身上吸收而來,有時候會重覆他們的錯誤,有時候會為了反抗,把錯誤往反方向轉去——比如從疏於管教變成嚴格教養。我們所接受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到我們教養子女的各個方面。不論在哪個社經階級都一樣,行為不當可不是低收入家庭的專利。
儘管如此,經濟底層者在養育孩子方面還是很容易遭到許多困難力量的阻礙,貧窮的各項要素結合在一起,足以把人給拖垮,需要非凡的養育技巧,才能把孩子拉出泥沼。

203
良好的養育就像硬幣一樣有兩面:首先是可以學習到的養育技巧,再來是個人的幸福感受,這兩者能夠讓做父母的始終如一地教養孩子。當富裕的家庭碰上養兒育女的問題,想要獲得技巧和自信的話,可以花錢請人個別諮詢,或是參加育兒課程;而窮人就只能靠零散的建議和政府不定期出資舉辦的訓練課程。這枚硬幣的情緒面較難解決,許多窮人都是單親媽媽,患有憂鬱症卻沒有得到治療;許多人沒有對象可以傾訴他們的問題,因此反省與改變的能力成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對於那些生活在貧窮邊緣的拮据父母而言,如果你本身在不良的養育方式下成長,教育程度很低,身邊也沒什麼親友,夜班工作時間很長,又沒有積蓄,麼你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錢,更沒有必要的情緒資源可以替自己充電,或是評估自己的養育方式。如果你是個中產階級的家長,你可以比較容易擺脫掉你的小孩——花錢請保姆、去看場電影或是做個水療。如果能休息一下,你就可以神清氣爽地回去,車子不會在送小孩去哪裡的路上突然故障。中產階級的家庭裡,平均每三個月遇到一次危機;而貧窮的家庭裡,每個星期就有一次。危機會影響你能付出的注意力。

p218
讓經濟生活邁向成功的要素裡,所有的硬技能(比如閱讀、數學、打字、操作工具、推理)和軟技能(比如守時、勤奮、情緒管理),都不如親情重要。缺乏親情會加速生活崩毀,有了親情則可以減緩衰敗。

【我確實得益於親情甚多!】

p291
移民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沒能替他們打開視野,沒能讓他們看見寬廣無盡的可能性,除非他們剛好在一個非比尋常的天才教師班上,或者是家中有個非常有遠見的大人,否則他們受的學校教育只會限制他們,讓他們變得狹隘、封閉,就算提供了一條脫離困境的路,他們也看不見;就算將來會有回報,他們也算不出來。隨著教育機構年復一年地對他們加工,推著他們沿輸送帶走向畢業或沒畢業的結局,他們也失去了想像力,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

p348
從書中這些人的身上可以看見,貧窮是由一系列的困難造成的,各個問題之間彼此互相加劇:不只工資低,教育程度也低;不只工作沒出路,能力也有限;不只存款不夠,消費方式也不明智;不只居住條件差,養育方式也不當;不只沒有健康保險,家人也不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