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書摘】如何愛孩子 :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雅努什.柯札克
心靈工坊 出版

一本讓人感覺非常誠實的書。

摘:
P86
即使是誠實的醫生,也必須有兩套標準:面對有智慧的家長,醫生化身為自然環境學家,他們會猶豫、猜測,提出困難的議題,問有趣的問題。面對缺乏智慧的家長,醫生則成為冷酷的家教:按表操課,清楚地用手在課本上指出從哪裡開始,在哪裡結束。

P87
1.      兒童有死亡的權利
2.      兒童有活在當下的權利
3.      兒童有做他自己的權利
我們必須認識這些權利,這樣我們在賦予這些權利時,就能盡量犯最少的錯誤。錯誤是一定會存在的。我們不要害怕錯誤:孩子會帶著令人驚訝的警醒去修正我們的錯誤,只要我們不削弱他寶貴的天分,以及他強大的自我保護力量。

P89
坊間有一種說法:普羅大眾階級的兒童死亡率越高,那些留下來的人就會生出越強壯的後代。以上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事實是:會殺死弱者的惡劣環境,同樣會讓強者及健康的人變得虛弱。不過,我倒認為下面這件事是事實:有錢人家的母親越是恐懼孩子可能死掉,這孩子成為一個身體還算健康、靈魂還算獨立的人的條件就越少。每當我看到那種漆成白色的間裡頭擺滿漆成白色的家具,白色的孩子穿著白色的衣服在玩白色的玩具,我都會感到一陣難過:在這手術室——而不是兒童房——長大的孩子,一定會變成一個身心都蒼白貧血的大人。

P91
你們有沒有想過,要如何把孩子從嬰兒時期拉拔到大?如何歷經童年和青春期,當經血、夢遺和勃起像閃電一樣出乎意料地從天而降,你們有面對和處理的計畫嗎?沒錯,孩子還在吸奶,我就已經在問他們要如何生兒育女了。因為花二十年思考這個問題,並不算太多。

P94
所以要允許他為所欲為嗎?永遠不可以這麼做:這樣他只會從一個百無聊賴的奴隸,變成一個百無聊賴的暴君。透過禁止,我們反而會讓他的意志力變得更為堅強,同一時間他將學會如何自制和退讓,如何在有限的空間發揮創造力,如何溜出規範的界限,以及抱著批判的態度看事情。知道什麼是禁止,也是一項重要的、為人生所做的準備。我們必須把任性的「我現在就是要」和真正對孩子重要的「想要」分開。如果我們允許孩子為所欲為,我們就是在削弱他的意志力,如果我們不禁止一些重要的事物——我們就是在荼毒他。

而且這「為所欲為」也不是:做你想做的。而是:我會做你想要我做的,買你想要我買的,給你想要我給的,但是不要對我要求那些我無法做到、無法給你、無法買的事物。我付錢,這樣你就不會自己做任何事,我付錢,這樣你就會乖乖聽話。

P95
在教育中我們無法避免這個悲劇性的衝突:沒道理、無法實現和沒有經驗的渴望,對上有經驗的禁止。當兩個渴望、兩種權利在同一個空間裡相遇,我們無法排除這悲劇性的摩擦。

P98
如果你們知道如何診斷孩子的快樂以及快樂的強度,你們一定會發現,最大的快樂是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發現祕密的快樂。那是勝利的快樂和可以獨立、控制、治理的快樂。

P101
你們有沒有看過,嬰兒花上很長的時間,有耐心、小臉一動也不動,嘴巴微微張開,眼神專注地把褲子或拖鞋穿上又脫下?他不是在玩,也不是在模仿大人,更不是在殺時間。他在工作。

P107
兩幅畫面:第一幅,孩子已經不餓了,但是碗裡還有一湯匙麥片,所以他一定要吃掉,因為醫生這麼說。他不情願地張開嘴,花很長的時間懶洋洋地嚼食,慢慢地費盡力氣才吞下。第二幅,他已經不餓了,所以牙關緊閉,拚命搖頭,把湯匙推開,吐出來,用盡一切努力抵抗。
要怎麼教?
這兩種孩子的差別,就像是滾水與冰塊的差別——雖然一樣都是孩子,一樣都是水。如果水的溫度共有一百度,我們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哪一度?但是母親可以看出什麼是孩子的天性,什麼是費盡千辛萬苦教育才會有的成果——而且她必須記得,所有用訓練、壓力和暴力達到的成就,都是不持久、不穩定、總有一天會讓人失望的。如果有一天,那個順從的「好」孩子突然激烈反抗,屆時不應該因為孩子表現出他本來的樣貌而大發雷霆。

P111
孩子不是樂透彩券,不會天生就注定會贏來一張碩士證書或是劇院前廳的胸像。在每個孩子體內都有獨一無二的火花,它可以點燃快樂與真實的營火。也許在十個世代後,它會引發天才的火災,超越自己的民族,帶給全人類嶄新太陽的光芒。
孩子並不是一塊遺傳所準備好的土地,等待我們播種、種出我們想要的東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經成形,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支持他、幫助他。

P116
如果教條的模式對被動的孩子來說是個絕佳的環境,那理念的模式就可以讓行動力高的孩子成長茁壯。我認為,許多痛苦的驚奇正是來自於此:一個孩子得到了刻在石板上的十誡,但是他想要做的卻是用他胸中的火焰將戒律燒毀。另一個孩子需要得到現成的真相,卻沒有得到,於是必須像個俘虜一樣去辛苦尋找。如果一個大人來到孩子面前,對他說:「孩子,我會把你教育成人。」他是看不到孩子的本質的。他該做的是試探性地問:「孩子,你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P121
被迫害的信仰會吸引更多狂熱的信眾。要是有人試圖讓國家的自我意識沉睡,他反而會喚醒那意識。我在此也許把各種領域的事實混在一起談論,但是對我來說,反論的法則可以解釋許多孩子的矛盾行為,以及他們為什麼會反抗教育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會忍住不要太多建議,因為甚至是最好的建議,可能也會讓孩子因為想要反抗,而做出完全相反的行為。

P127
強迫孩子在他們不想睡覺的時候睡覺,是一項犯罪行為。

P128
如果人們認為睡前講話會「把瞌睡蟲趕跑」,那為什麼他們不覺得,不得不聽話所產生的怒氣不會「把瞌睡蟲趕跑」呢?

P158
我們必須記得,孩子成功與否,並不完全和父母怎麼看待他有關,更重要的是同輩的評價。同輩評價、賦予社群權利的規則和父母不一樣,但是更為持久
【呼應到《教養的迷思》裡的主張】

P192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大人,他們會對一些事情憤怒,但其實只要忽視就好。在該有同理心的時候,他們卻表現出輕蔑。因為在負面情緒的領域,我們都是自學者,因為人們在教我們人生ABC的時候,只有教我們幾個字母,其餘的都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所以我們常常誤讀,這有什麼奇怪的嗎?

P207
這是個困難的問題,但是讓孩子對性一無所知是很沒智慧的行為。然後當孩子自己猜到性是怎麼一回事,父母又覺得生氣。
當孩子們跨進禁忌的領域,我們常常殘忍地把他們推開,是否就為了讓他們感到膽怯?就因為如此,在未來他們也不會勇敢地發問,到時候他們不只會預感到這些複雜的感覺,同時也會切身感受到它們。

P208
當愛情很遙遠,我們嘲笑;當愛情接近,我們擔憂;當愛情打亂計畫,我們生氣。我們用玩笑和懷疑來傷害孩子,我們侮辱那些不會帶來收益的感情。
所以他們躲起來,但是相愛

P210
長大是辛苦的工作,而生活——不管是制式的學校作息,或是制式的工廠作息——都沒有提供這項工作有利的條件。很多時候,這個過程的進行就像是生病一樣,因為太早、太突然,或是脫離常軌。

P216
孩子的痛苦會狠狠踩到父母的痛處,父母的痛苦也會輕易擊中孩子的痛處。這衝突是強烈的。如果孩子——雖然我們不希望那樣——不是循序漸進地意識到,而是獨自一人在孤獨的奮鬥中了解到,父母不是神,父母不是什麼都知道,父母不完美——在這樣的情況下,親子之間的衝突會更激烈。

P243
做你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路。在你想要認識孩子之前,先認識你自己。在你開始劃出孩子的權利和義務範圍之前,先認清你自己可以做到什麼。最重要的,你自己也是個孩子,你必須認識自己、養育自己、教導自己。

P310
我們不要努力試著對他每一個行為發出警告,也不要每次當懷疑出現,就立刻為他指引道路,更不要在他行為偏差時,馬上跑過去幫忙。我們要記得,有一天當他面對誘惑時,我們可能不會在他身邊。
讓他犯錯。
當他試著以依然微小的意志力和誘惑戰鬥時,讓他在戰鬥中被打敗。我們要記得,他必須練習和自己的良心爭執,然後生出道德的抵抗力。
讓他犯錯。
因為如果他在童年不犯錯,這個一直被人看守、保護得好好的小孩不會學會如何和誘惑戰鬥。長大後,他的道德感是被動的。他有道德,是因為沒有機會犯錯,而不是因為他有力量對抗誘惑。

P318
你越是努力地想要維持權威,你就越得不到它。

P322
抱有幻覺的老師覺得孩子的小世界充滿純潔、友善和誠實,他覺得自己可以很輕易地獲得這些小人的好感和信任——他很快就會失望。他不對那些讓他有錯誤幻想的孩子以及自己感到遺憾,反而對所有的孩子生氣,氣他們讓他失望。但是難道是這些孩子引誘你做這份工作,對你隱瞞這工作的陰影嗎?

在孩子的世界裡,有和成人世界一樣多的壞人,只是他們要不就是沒有必要使壞,要不就是無法表現出來。在孩子的世界裡發生的壞事,和在成人的骯髒世界裡一樣多。你會看到各色各樣的人,也會見識到各色各樣卑鄙下流的行為。因為孩子們模仿人生,還有生活環境中的談話、行為,因為他們繼承了大人的衝動和壞習慣。
如果明天我要和一群孩子見面,我今天就應該知道,他們是誰。那裡會有溫和、被動、善良、信賴人的孩子,也會有最邪惡的孩子、充滿敵意和反抗念頭的孩子,陽奉陰違的孩子以及會耍陰謀和犯罪的孩子。

P339
我們不了解孩子。更糟的是:我們對他們的了解來自迷信。真丟臉,某人在一個搖籃旁寫下的兩三本書,竟然全天下人都在引用。真丟臉,隨便一個認真的員工,竟然也可以變成幾乎是所有問題的權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