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書摘】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 : 失敗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潔西卡.雷希
出版:天下文化

這是一本苦勸大家不要當直升機父母的書,確有其道理。我覺得第一章的美國教養簡史很值得整篇讀(所以就不摘了),可以幫助大家跳脫親密、百歲二分法的思考,去看到這些流派的背後成因。以下摘的都是我用來自我提醒的:

摘:
●為了幫助孩子從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學習,爸媽必須開始放手,並專注在三項全新的目標上:擁抱失敗的機會、從失敗中找出學習的方法,以及創造正面的家庭與學校關係。

●若想讓你的孩子不再主動做功課,就在他考高分時給予獎勵吧!

●任何被人類視為帶有控制成分的因素,都對長期動機有害,因此,也對學習有害。想要監督你家小孩,確認他們有乖乖一筆一畫寫作業?有害。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他們的學習上?有害。忍不住想對你兒子的科學計畫大綱設下最後期限?有害。

●在一項遊戲、主題或實驗中,扼殺小孩興趣最快的方法便是:把你的意志強加在對方的學習上。

●要是我們無法收買、監督小孩,也沒辦法給他訂下目標或期限,那當爸媽的還能做什麼呢?相信嗎,答案就是袖手旁觀。

●自主跟獨立是相似的野獸,但它們的字根透露出極大的不同。獨立(independence)的相反詞是依賴(dependence),但是自主還有更多的含意。自主(autonomy)來自於希臘文的「自動」(auto)與「準則」(nomos),前者指的是「自我」(self);後者指的是「慣例」(custom)或「法則」(law)。所以,要能自主,孩子必須內化一套能讓他們獨立生活的規則體系。為了推動自我規則成形,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想出一套可依循的原則系統,就能在進行創意性思考與解決問題時,仍確保這些想法的可行性。

●當父母過度控制,孩子就不會去想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行動,又該如何在這個世界裡行動,而只會選擇回應或不回應我們所訂下的規則。

●獎勵對於重複性、不複雜或無聊的工作,是有效的,可一旦涉及創意及細緻的學習時,獎勵就是差勁的激勵元素。

●在你沒有任何期待時,獎勵所帶來的興奮與驚喜,能大大提升學習的動機;不過在此要再次強調,只有當獎勵不是例行公事時,才會有用。

●你承認自己失敗了,正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要以怎樣的行為與態度來面對失敗。

●比較容易提取的資訊,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較短。所以你必須以新奇的方式來提取與應用知識,方法越困難,知識的編碼就愈持久。

●青少年仍會表現出跟學步兒類似的測試循環,譬如一再測試宵禁時間,我們說就是十點鐘,然後他們放鬆;一再測試我們是否能接受男孩女孩一起過夜,我們說就是不行、不允許,然後他們放鬆;一再測試我們立下的行為標準,我們說還是希望他們要客氣、懂得尊重,然後他們放鬆。這樣的循環永無止境,直到青少年終於被踢出家門,或者開始上大學了。
☆心得:看來不用指望教養有說一次就解決問題的好事了,而且從學步期到青少年期都一樣。喔,應該成年人也還是一樣。感覺我們得訓練自己成為一個重複播放的循環帶…

●孩子測試父母的限制,是測試自己獨立與否的方式,這是好事,即使常搞到我們時把叉子插進腦袋裡。沒錯,這很累人,卻是打造獨立孩子的必經過程。有個方法能讓測試過程好過一點,那就是對孩子的行為建立明確的期望,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堅持這些期望,並在這些期望未獲滿足時,讓孩子看到後果。設下限制,絕對是支持自主型教養的要素。限制會讓孩子感到安全與照顧。
☆心得:成長中的孩子真的是一體適用


●巴納德學院院長石德葆:「身為學院院長……我每一年都要監督大約六千份精心製作的申請書審查,我向你保證:我們並不關心。讓我看到你家孩子數學很強,或者她真的很愛拉大提琴。告訴我他編過高中文學雜誌,還擁有十九世紀俄羅斯小說的豐富收藏。但是,到偏鄉僻壤的昂貴旅行?一週七天裡參加了五十二項活動?說實話,這並沒有幫助。給我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展現他的自主性與動機。給我一個了解自己想法的孩子。如果這孩子從一出生就被照顧得好好的,就很難養成這項能力。

●西北大學給家長的網頁上就提供了以下的提醒,告知家長孩子在就讀大學期間真正需要他們配合的事:
   ◎孩子需要你放手。
   ◎孩子需要能夠犯錯。
   ◎孩子需要知道你相信他們。
   ◎孩子需要知道你關心他們,而不是打擾他們。

●青少年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尤其受到挑戰,因為青少年的睡眠週期有「睡眠週期延遲」(phase delay)、或者是褪黑激素(melatonin)釋放延後的困擾。簡單來說,青少年會比成人晚兩個小時想睡,也因此比較容易晚起。

●你對待教育的態度,便會是你家小孩的態度。同樣的,你對為學習而學習的熱誠,也會讓孩子耳濡目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