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書摘】醬子就可愛「不生氣媽媽」練功筆記

作者:夏瑞紅
出版社:時報出版
●我常想,一個人只要深深當過父母,必然不會說這世上沒有神。因為,除了賴給「神」以外,父母怎麼理解孩子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千奇萬妙呢?而且,如果沒有「神」,老被孩子耗光聰明力氣與耐性、跌落「人之盡頭」的父母,能倚靠什麼再站起來、繼續向前行呢?


不憤就不啟,不悱就不發,這不就是一個「等待」的功夫?等不及的,不憤就強啟、不悱就硬發,結果就是非但啟發不了,還可能徒增人憤悱。更嚴重的,甚且反害人從此自我封閉、拒絕啟發。
天下父母心就像達媚瑪一樣吧?我們不善等待,是因為不忍見小人兒受苦,又貪看小人兒幸福歡樂,所以我們常不知不覺就企圖用說教、指點或帶領來幫小人兒「作弊、走捷徑」,殊不知這對無論如何終須自己老實進步的生命歷程來說,往往只是「扯後腿」。

有人說媽媽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老師,確實可以這麼說,但當了十六年媽媽以後,我更覺得孩子像一面神秘「魔鏡」,清清楚楚為父母的出四種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與配偶的關係、與「神」的關係。

有位瑜珈行者曾說:世人分三等。第一等人,思言行合一;第二舟人,思言一套、行一套;第三等人則是,思言行各一套。」凡人都未修練到第一等,思言行之間多有參差空隙。凡人對凡人,再加上社交禮貌那參差空隙隨隨便便就能瞞天過海,但面對至真赤子,可就赤裸裸、無所隱遁了。

●大半人多反抗父母曾對待他們的方式,也刻意避免再用那方式教育下一代,但有的卻不知不覺「矯枉過正」,製造了新狀況。有些是在不經意間,又把記憶中父母的言行再次原封不動地搬出來,然後,看著孩子的反應,感覺孩子好像再把當年的自己重演一次,讓自己突然看清了當年的父母與自己,也才從此正式跟心中那個受傷的小孩告別。更人只是一面繼續渾渾噩噩與上一代死結糾纏,一面粗殘地放棄下一代。打破親子問題,總會拾獲許多研傷的碎片。這一片是母親的羞恥,那一片是父親的野心,這一片是母親的母親的憾恨,那一片是父親的父親的焦慮……。親子間的陰影障礙,也常來自父母與自己的父母間未及理清的哀傷碎片。

●詩人說「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祂創造了母親。」我想,上帝也因為無法帶領每一個人去注視生命豐盛與奧妙,所以祂創造了孩子,託孩子送給爸爸媽媽那一面最神的魔鏡。

●有人告訴我,國中生「父母功法」第一條就是「多聽少說」,要說也只有安慰跟鼓勵,切忌「說教」,如此可保持親子總在「同一陣線」,而不會落入「對峙局面」,衍生新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