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書摘】專注的力量 : 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 讓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關鍵

丹尼爾.高曼 著
時報出版

摘:

●一般來說,心思飄移時,人們的心情通常會轉向不快樂的部份;即使想法本身是中性的,但經常會被負面情緒覆蓋。在一部份或大半時間裡,心思飄移本身似乎就是導致不快樂的原因。當我們沒在想特別的事情時,我們的心思飄移到哪去了?絕大多數時候,全都和「我」(me)有關。詹姆士認為,內心的「我」是透過講述我們的故事–––由人生的隨機片段組合成–––交織出我們對自身的感受。在我高時時刻刻都在改變的經歷背後,這個「全部關於我」的故事情節,製造出一種恆久的感覺。除了有關創造力的部份,心思飄移傾向以「我」和我們關心的事物為中心–––今天我必須做的所有事、我對那人說錯的話、我當初應該怎麼說。雖然心思有時飄移至愉快的想法或幻想,但通常有更多時候會被吸引到默想與憂心。

●當我們的自我對話與默想產生一種低度焦慮的背景時,內側前額葉皮質會讓我們連珠砲似的質問自己。但當我們完全集中注意力,鄰近的側前額葉皮質就會抑制內側區域。我們選擇性的注意力將不再選擇這些情緒性占用的神經迴路(最容易皮我們分心的典型)。對外界發生的事有所反應,或任何形式的主動專注,會關閉內心的「我」;被動的專注則會將我們帶回這個默想的舒適泥沼中。

●我們四周喋喋不休的人並不是最容易使我們分心的事物。最容易讓我們分心的,是我們心中的喋喋不休。要完全集中注意力,就得讓這種內心的聲音靜止。開始從一百連續地減去七,如果你能持續專注於這個任務,心中喋喋不休的聲音就會平靜下來。

●當心思飄移時,我們的感覺系統會關閉;相反地,當我們專注於當下時,供心思飄移的神經迴路會轉為黯淡。

●在神經的層次,心思飄移與感知的覺察向於互相抑制–––內心專注於我們的思路,會關閉感官的知覺;全神貫注於夕陽西斜的美景時,則讓心思靜止。

●現代生活重視的是坐在教室或辦公室裡,一次專注做一件事–––不過在人類歷史初期,單一的專注姿勢可能不會讓人受益。部份神經科學家主張,在荒野生存仰賴的可能是在關鍵時刻迅速轉移注意力並快速行動,毫不猶豫於思考該怎麼做。我們現在診斷出的注意力缺失,可能反應出這種具演化上優勢的專注力的自然變化–––同時也繼續在我們的基因庫裡傳播。

●當面臨需要專注的心理任務時,像是艱深的數學問題,如前所述,注意力缺失症的患者會顯示更多的心思飄移,大腦內側神經迴路的活動也會增加。不過在適當的時候,注意力缺失症的患者一樣能有敏銳的專注力,全神貫注於手邊的活動。此種情況通常比較容易出現在藝術工作室、籃球場、證券交易所內–––就是不會出現在教室裡。

●注意力疲勞的解藥與身體疲勞相同–––休息。但什麼可以讓心智肌肉休息?嘗試從由上而下控制的費力活動,轉變成較被動的由下而上活動,在一個能讓人安靜的環境裡放鬆休息。在大自然裡效果最佳。

●我們的「直覺」(gut feelings)來自腦島與其他由下而上的神經迴路的訊息,透過指引我們的注意力朝向較佳選擇,大大簡化我們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我們愈能領會這些訊息我們的直覺就愈強。

●不只是從他人眼中看見我們自己,還要從他人的耳朵聽見我們自己。但我們沒有。《外科》(surgery)雜誌報導一項評價外科醫生聲調的研究,根據的是他們與病患對話時錄下的十秒鐘片段。其中有一半的醫生因為他們的聲調被控不當醫療,另外一半的醫生沒有被控告。那些被控告的醫生,其聲調通常被評為盛氣凌人與漠不關心。

●外科醫生比大多數其他醫師向病患解釋更多技術細節,以及揭露外科手術最嚴重的各種風險。這是一種困難的對話,可能會讓病患進入情緒上高度慮和高度警覺的狀態。當病患聽外科醫生解釋技術細節以及令人害怕的潛在風險時,大腦的雷達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搜尋各種信號與暗示,以研判這一切是否真的很安全 這樣高度的情緒敏感性,可能是外科醫生的聲調在傳達同理心與關心–––或兩者都沒有–––的時候,是否會因為哪裡出了錯而被控告的原因之一。

●《外科》雜誌的文章提出的補救措施之一是:外科醫生在門診期間,將他們的聲音重新播放給自己聽,使他們能知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有什麼感覺,同時找人指導如何使聲音能傳達同理心和關心–––就像別人聆聽他們一樣地聆聽自己。

●我們同理心神經迴路的設計,是為了面對面的時刻。但如今人們在網路上一起工作,將是對同理心的特殊挑戰。例如,會議中很熟悉的場景是當每個人 都達成無需明言的共識時,突然有人大聲發表所有人都已經知道的事,他沒有說「好了,我們都同意這一點」,可是大家都點頭了。因為缺代面對面會議中一連串足以讓某人宣佈眾人共識的非言語訊息,若要在以文字為基礎的線上討論達成共識,只能盲目飛行了。我們只在人們有話要說的時候,才能讀到對方的文字並以此作為判斷依據。此外還有字裡行間的解讀問題:在網路上我們仰賴的是認知的同理心,這種讀取心理的方式只能讓我們推論別人心裡在想什麼。

●以傾聽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例。大腦的研究報告顯示,當人們傾聽某人述說這種故事時,聽故事者的大腦會與說故事者的大腦緊密地接在一起。聽故事者的大腦模式精確地模仿說故事者的大腦模式,但會落後一至兩秒。雙方大腦神經緊密重疊的程度愈高,聽故事的人就愈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理解程度最佳者的大腦–––那些完全專注與理解最深入的人–––出現讓人意外的情況:他們的大腦活動的特定模式,因為「預期」故事的發展而領先說故事的人一至兩秒。兩人之間和諧一致的要素從完全相同的專注開始,導致雙方身體無意識的同步,進而產生良好的感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