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心得】成為他自己 : 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

作者:劉若凡
出版:衛城

心得:
寫寫我覺得比較有感的部份。烏托邦失序那段(這段真是超精彩,我們這種從沒享受過自由的體制內學生真的無法想像),全人的教師在掙扎著介入與不介入的那部份,讓我聯想到我們這些新手父母帶著孩子成長的種種困惑,都說要給孩子界限,孩子才不至於無所適從,而到底該給怎樣的界限?執行的強度又該到哪?面對每次的突發事件以及自己的身心狀況,又該如何拿捏出手的時機?後來因為資源、人力的限制,必須在價值的主從上做選擇時,也讓我想到家庭不也是如此,當你要捍衛家庭的某些價值觀的時候,某些東西必然就要變得次要才可能。讀到教師們的這些掙扎,很能對照到徬徨母親的心情。

其他是一些更為零碎的感想,比如:
認為學校(或一些團體)「是我們的」的心情(全人的學生就會覺得全人是他們的),我從來不曾有過,我也不像很多人很懷念國高中生活,我是巴不得快快離開永遠不再踏進那裡。那種深刻活過的感覺在我年輕的時候完全沒有…要說深刻活過,感覺到有什麼可以稱做是「我們的」,那大概就是我現在自己建立的家庭了吧(沒別的了)

而讀著讀著,也產生一些疑問:在失序年代,一些人轉出全人,這很好理解,而留下來的人呢?為何不走?他們的父母為何有信心讓他們的孩子留下?讀過美國瑟谷學校,似乎沒有這種失序年代?還是他們略過沒寫?最後則是,我能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而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閱讀,不斷讓自己成長,其他,還真的只能觀察與等待。

補充其他感想:
全人中學最終還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因為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有董事會出面。權威還是在的,只是包了很多層包裝紙(但包裝紙並非不重要),讓人比較能接受而已。這裡的權威,我認為是專業。比較是希望學生相信專業,自己對學習的想法未必總是對的。

 然後我贊成黃武雄說的,不強迫學生修某些課,但持續溫柔提醒學生那些為何重要

我記得瑟谷學校的方式是學生跟老師訂上課契約,違反就整個課取消,而學生也有權開除不適任老師,這種平等我贊成

我的疑問還有,為何瑟谷學校沒有課程但卻不會有全人的狀況發生?

權威包了很多包裝紙,但我覺得包裝紙是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