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書摘】生命的心流 : 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


●可產生心流的活動:
一、具有明確目標
二、清楚規則
三、立即回饋

●希臘哲學家認為,唯有在空閒時,人才是真正的人 ○為他可以將時間用於學習、藝術、政治等自我開發的活動。事實上,希臘文的「休閒」(scholea)與英文的「學校」(school)源自相同字根 原因不外是:利用休閒時光的最佳方式就是學習。

●個人受旁人意見影響的程度,依文化而有所差別。舉例來說,你不能將傳統的印度人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要將個人看成一整片社會網絡中的接點。個人的存在並非源自他特有的思想或行動,而是由子女、手足、堂表親、父母所定位。即使是現代,東亞裔的兒童在獨處時,也比高加索裔兒童更記得父母的意見與期望。以心理分析的名詞來說,這種人具有較強的「超我」(superego)。然而,就算某人的個人主義色彩再怎麼強烈,他的生活內涵仍受旁人極大的影響。

●就某些方面而言,情緒是建構意識的最主觀成分,因為只有你才能判別自己是否真正體驗到愛、羞恥、感激或快樂。但情緒同時也是心靈最客觀的成分,因為戀愛、羞愧、懼怕或快樂時所體驗到的「衷心感受」,通常比我們對外界的觀察、或由科學與邏輯中學到的一切更為真實。因此,我們常會發現自己身陷矛盾角色:觀察別人時宛如心理學家,只重視行為,卻漠視言語內函;反觀自己時卻有如現象學者,重視內在情緒的程度,遠甚於外在事情與行為。

●欲使先天的才能轉變成充分發展的智力,你就必須學會控制注意力。

●「心流」隱含的意義,就像許多人形容自己表現最傑出時那份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家所謂的「處於顛峰」、宗教神秘主義者宣稱的「聖靈充滿」、藝術家及音樂家所說的「靈思泉湧」。

●處於心流狀態時,我們並不會覺得快樂,因為要體驗快樂,內心必得專注如一,如此不免會讓注意力脫離手邊的工作。倘若攀岩候在舉步維艱時,尚得分心感受快樂,很可能會失足摔落谷底。手術中的外科醫生、彈奏艱澀樂曲的音樂家也不例外。唯有在完成任務後,方有餘暇回顧適才發生的事,進而為這種極佳的體驗心生感激,並自內心湧現快樂之情。然而,人類毋需體驗心流也能感到快樂。在身體放鬆休息、享受暖陽,或是人際關係和諧愉悅之下,人們也能由這類消極的休憩體驗到快樂。這些時刻固然值得珍惜,但此類快樂卻十分脆弱,而且須有利的外在環境方能產生。唯有繼心流而來的快樂,才是自己塑造而得,對個人意識的拓展與成長才有助益。

●改善生活素質的第一步在於:妥善規畫日常活動,以從中獲取最有助益的經驗感受。

●德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書看得愈多,人的心流體驗也愈多。但看電視的時候,情況卻正好相反。心流體驗頻繁者,大半是一些多看書、少看電視的人;常看電視、少讀書的人,心流率最低。

●希臘文的idiot一字,原意是「獨居的人」,可見在他們的觀念中,人若是斷絕社群的互動,心智上便會陷入低能。近代文盲社會也認為,喜歡獨居的人必定為女巫之流,因為正常人除非受外力所迫,否則絕不會群索居。既然人際互動對於意識的平衡穩定十分重要,我們不得不釐清其中道理,並學習將這種互動化為正面的經驗感受。就像做所有事情一樣,要享受人際關係,必得付出代價。

●若欲充分享受人際互動,讓心念常保條理分明,必須符合兩項條件。首先,找出自己與別人目標的一致性;其次,必須願意關心別人的目標。

●根據歷史學家拉杜瑞(Le Roy Ladurie)的著述,中古世紀晚期,法國農村所謂的家庭,是指同住一個屋簷下、共同進食的所有人。其中固然包括了血親,也囊括了農工或前來幫忙農事而居住此地的人,顯而易見,這些人除了農事之外,與屋主別無其他關係,但還是被視為同一屋子的成員。對他們而言,只有這種單位叫做家庭。比這更早的一千年前,羅馬的家庭又迥然不同。當時的家長有權合法處死觸怒他的子女,但血緣性子嗣的重要性仍如十九世紀的貴族家庭。這些互異的特色至今在各自的社會文化中仍有跡可循。除此之外,我們更透過人類學家,得知許多家庭形式,從夏威夷以所有年長女性為母的大家庭,到各式各樣的一夫多妻及一妻多夫形式。看盡各種家庭形式之後,美國核心家庭的瓦解(五0%的離婚率,大多數兒童成長於無父或重組的家庭)便不再是一場大悲劇,而是適應社會經濟變遷的正常轉型形式。

●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

●創意洋溢的人通常也具有自得其樂的性格。他們所以能夠獲得突破性的進展,是因為他們能多餘精力投注在瑣碎平凡的事物上。

●能掌控注意力,便能掌握經驗,進而控制生活品質。只有專心致志,資訊才能進入意識之中。專注力宛如一層濾網,夾在外在事物與內在經驗之間。我們所感受到的壓力,大半與掌控注意力的能耐有關,而非來自於發生的事。

●唯一可以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學會讓精力與意圖同步,將精神能量投潢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有人問小說家斯特恩,何者是他寫作生涯中最難克服的障礙,他回答道:我認為,最難克服的是自己無聊的一面,也就是虛榮、驕傲、未獲應得禮遇的感覺、與別人互相較量之心等等。我費了很大的工夫去克服。我很幸運還擁有一些優點,讓我得以對抗悲觀與憤恨。我見過一業更有才氣的同事及同輩,就是這麼被擊垮的。我曾在心中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我已學會如何對抗。我會這麼說:「最大的阻礙就是自己。」

●大多數人都只在不如意時才會反省自己,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在眼前的焦慮與痛苦回憶交互影響下,便會愈發自覺悲慘。欲衝出此種循環的方法是:養成在心情昂揚、對生活尚感滿意時才反省人生的習慣。但更好的辦法是:將精力投注在與自我間接相關的目標或人際關係上。一旦經驗到複雜互動中的心流,體驗到具體且客觀的回饋,我們便可輕而易舉地對自己產生正面的看法。

●尼采:我給偉大下的藥方是「熱愛命運」,也就是不求相異,不求前進,不求後退,不求永垂不朽……不光是忍受無可避免之事……而是要愛它。……我想要逐漸學會領悟事情必要性之美,如此我方能成為製造美麗事物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